

说起迈克尔·谢帕德教授的名字,国人多数并不知晓,但说起他的研究成果——“赫赛汀”,很多人会感慨:“原来是他!”
作为全球著名的乳腺癌新药,“赫赛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靶向致癌蛋白HER2的单克隆抗体药物,也是全球首个用于实体瘤治疗的分子靶向药,其出现开创了癌症精准医疗新时代。谢帕德教授也因此与两位同仁分享了被誉为“诺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临床医学研究奖。
今年5月,记者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遇见这名“传奇发明家”。谢帕德教授已加盟这家上海知名三甲医院,他期待,在上海与更多“聪明的脑袋”,碰撞出“科学新传奇”。
“赫赛汀”光环下,还有“被抛下的人”
正值上海最美时节,2019年拉斯克奖临床医学研究奖得主谢帕德教授远渡重洋,来到上海,并打算在这里待上几年。谢帕德接受记者采访时,从瑞金医院美丽的医院环境聊起,“我想和这里的专家学者交朋友,这里有很多优秀的医生、研究者。”
谢帕德此行属于“老友来访”。2021年,他初来上海,就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教授交上了朋友。初次见面促成了这次的倾力加盟,谢帕德将入主全新成立的瑞金医院前沿治疗研究中心。
和谢帕德对谈,“赫赛汀”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谢帕德的研究始于对HER2致癌基因的探索。他在基因泰克公司期间,主导了两项开创性计划:其一是管理外部研究计划,通过将学术界的前沿技术引入公司,不但为学术界提供研究试剂,更进一步实现科研与商业的双赢合作;其二是他创立了基因泰克首个转化生物学研究计划,该计划致力于发现能精准杀伤肿瘤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细胞的癌症疗法。他领导团队开发出的“赫赛汀”,就是通过特异性阻断HER2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生长,而不损伤正常细胞。
也因此,令外界对谢帕德来沪充满期待——他会带来什么?
“和许多药物一样,‘赫赛汀’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在有些患者大呼‘神奇’的同时,它对部分患者却不起作用。”谢帕德深知,还有更多“被抛下的人”。他透露,将在上海瑞金医院开展更多围绕癌症、炎症及自身免疫疾病前沿治疗研究。
年轻研究者最重要的特质,当属“韧性”
目前,谢帕德领衔的瑞金医院前沿治疗研究中心正面向全球招收优秀博士后。聊起最看重年轻研究者的特质,他反复提及一个词——韧性。
“原创科学研究的探索,不仅意味着你自己要在漫长、充满不确定性的道路上摸索,还要不断说服其他人相信自己那‘暂不可视’的研究是个好主意,所以韧性很重要。”熟悉谢帕德经历的人,会更理解这句话。要知道,即便是他的著名研究成果——“赫赛汀”,研发过程也非一帆风顺。
如今,“赫赛汀”在全球大卖。但回想当初,对尚处初创期的基因泰克来说,对这个项目也曾抱有顾虑,企图喊停研究。谈及这段往事,谢帕德将自己和同事比作“推销员”,在各大研讨会上以研究数据为凭据“推销”项目,以求挣得能让实验继续下去的机会和资金,“我们需要一次次地介绍,结交各个领域的朋友,通过各种方式最终去说服他们。”
这群科学家的“说服”奏效了,“赫赛汀”项目再次启动。后来的事家喻户晓,1998年9月,“赫赛汀”获美国FDA(药监局)首次批准以来,全球数百万名乳腺癌患者受益于这一“救命药”,至今它仍是罗氏制药公司最具盈利性质的重磅产品之一,年销售额约70亿美元。
在瑞金医院,谢帕德期待在上海集结一批“有个性且很执着的人”,在困难面前永不言弃。他笑言,“实验室里的年轻人也应是‘优秀的推销员’,至少要说服我让他们参与到研究项目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筹措研究经费这件事上,谢帕德说,与同为科学家的宁光教授有“共同语言”。“我看到宁光教授为医院筹集资金的努力,让在这里做研究的科学家少些为资金链断裂而操心,这点对科研人员来说很重要。”
毫无疑问,人才、资金、创新的活力,吸引着这名“科学大佬”来瑞金医院组建实验室,在上海,他将开启创新药物的探索新旅。
原标题:《海上有客来丨拉斯克奖得主迈克尔·谢帕德:期待与更多“聪明的脑袋”共事》
栏目主编:樊丽萍
来源:作者:文汇报 唐闻佳 张菲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