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的雨丝,像无数细密的银线,缠绕着太行山大峡谷的山峦。壶关县公安局鹅屋派出所的电话骤然响起,110指挥中心传来紧急指令:一名游客在英姑峡徒步途中意外摔倒,腿部骨折,情况十分危急。
警笛在雨雾中撕开一道裂口,民警们的身影迅速融入迷蒙的山径,雨丝打在警服上,晕开一片深色的水渍,可没有人抬手擦拭。崎岖的山路早已被雨水浸透,变得滑腻如油,前行的每一步都像踩在晃动的浮冰上。“快!再快一点!”有人低声催促,声音里带着喘息,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很快,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和热心村民也汇入了这支救援队伍。大家扛着简易担架,有力的手掌紧紧攥着木杆,雨水顺着他们的发梢滴落,在下巴汇成细流,可所有人的目光都朝着同一个方向——那片被密林遮蔽的事发地。山路蜿蜒如蛇,泥泞裹住了裤脚,荆棘划破了皮肤,但队伍里没有一句抱怨,只有鞋底碾过碎石的“咯吱”声,以及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
终于,在一片湿漉漉的草丛里,民警发现了那个蜷缩的身影。游客的脸像被雨水洗过的纸,嘴唇泛着青紫色,受伤的腿已经肿胀变形。“别怕,我们来了!”医护人员立即上前,对伤者进行初步检查与紧急处理:消毒、固定、包扎……每一个步骤都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当伤者被轻轻抬上担架时,民警将自己的警服垫在其身下,那一点点干燥的温暖,是此刻能传递出的最实在的慰藉。
下山的路,是一场与地心引力的博弈。民警与群众齐心协力抬着担架缓慢前行,前面的人弓着腰拨开挡路的枝桠,两侧的人紧紧扶住担架边缘,每一步都要在湿滑的石头上试探许久;后面的人则用肩膀用力顶住担架尾端,防止它在斜坡上失控下滑。雨越下越密,视线被水汽模糊,有人脚下一滑摔倒在泥泞里,却死死拽着担架带不肯松手,直到同伴将他拉起,只甩了甩手上的泥,又继续埋头前行。

“坚持住,马上就到了!”“对,再加把劲!”“脚下要踩稳喽!”……此起彼伏的声音在雨幕中交织,竟比雨声还要响亮。担架上的游客微微睁开眼,透过雨帘,他看到的是一张张被雨水冲刷却依旧坚毅的脸,像暗夜里的星辰,驱散了他心中的恐惧。
当救护车的灯光穿透雨雾,映亮在救援队伍沾满泥污的身影时,已经是数小时之后。担架被稳稳送进车厢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松了口气,有人瘫坐在泥地里,脸上露出了疲惫却安心的笑容。雨水还在飘落,可他们湿透的衣衫下,跳动的心比任何时候都要滚烫。

这场雨,洗绿了英姑峡的草木,却洗不掉救援者们留在山路上的足迹。那些深深浅浅的脚印里,盛着的是责任,是热忱,是陌生人之间最动人的守望。或许岁月会模糊细节,但总会有人记得,那个雨天里,曾有这样一群人,用肩膀扛起了生命的重量,让冰冷的雨幕中,始终有一束暖光,照亮着前行的路。
愿每一次远行都平安顺遂,更愿这份在困境中相托的信任,能化作世间最温柔的铠甲,护着每一颗向光而行的心。
来源:平安长治
编辑: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