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重庆市第八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怀揣着对雪域同胞的赤诚与医者担当,踏上高原,来到昌都市人民医院,开启为期一年的帮扶之旅。
援藏之路,每一步都是对使命的践行。来自重医附一院心内科的向睿医生,便是其中一位坚定的践行者。刚抵达昌都,他和队友们便迅速投入到紧张而充满挑战的工作中。
今年6月,向睿在门诊接诊了一位病情棘手的男性患者。该患者有长达20年的高血压病史,并已出现严重的肾损害和心脏扩大。面对难题,向睿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机制,联合介入科、麻醉科、放射科专家,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经过1.5小时的紧张操作,成功完成西藏首例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
向睿团队的突破,是重庆市第八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一年来辛勤工作的缩影。在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昌都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了48项自治区首例或藏东首例手术技术,包括肺动脉去神经术、左束支起搏+ICD植入、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内固定+韧带重建术等。这些新技术显著提升了医院的诊治能力,为患者提供了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回首这一年的援藏经历,向睿感慨万千:“援藏这一年,于我而言,是奉献,更是成长。我们用技术填补空白,以真情温暖高原,见证着昌都市人民医院从‘大病转诊’逐步迈向‘大病不出藏’。”
医疗技术的飞跃,离不开管理体系的坚实支撑。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的叶磊,援藏期间担任昌都市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医务科科长。
叶磊介绍:“2025年4月,我们创新推出‘医疗驾照’管理模式,即‘驾照式记分’管理体系。借鉴驾照记分理念管理医务人员,这在西藏自治区尚属首创。”
此外,叶磊还主导了医疗质量考核体系的全面改革。他与医院质控办紧密协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质量考核体系,精心制定《医疗质量绩效考核制度》,推动管理迈向目标化、精细化,接轨现代化医院管理。他还积极投身医院“三甲复评”工作,全面梳理更新各类管理制度及流程达200余项。
同时,重庆市第八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推动常规化开展多学科诊疗,让不同专业医生协同作战,为患者制定更全面、精准的治疗方案,大大缩短患者康复周期。
“组团式”援藏让就医更加便捷。在援藏团队的推动下,昌都市人民医院与重庆市三甲医院建立远程影像共享平台,成为全国首个跨省检查检验互认案例。
昌都籍干部顿珠感慨地说:“今年我在重庆休假,正好想复查一下身体,但没带以前的检查资料,正发愁呢,没想到通过昌都市人民医院和重庆市三甲医院共建的远程共享平台,之前的检查资料都找到了,给我省了一大笔检查费用!”
据介绍,目前已有14人次受益于远程共享平台,累计节约医疗费用上万元。这种“让数据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的模式,被国家卫健委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同时,援藏医疗队积极搭建桥梁,协助昌都市人民医院加强远程医疗建设,完善协作机制。一年来,昌都市人民医院与重庆市卫健委、重医附一院、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等开展了十余次远程医疗协作,涵盖远程授课与学术交流,为医院各科室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一年的援藏时光转瞬即逝。在昌都市人民医院的19位重庆市“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员,以精湛医术、前沿理念与无私奉献,奏响了昌都医疗变革的强音,为当地医疗事业铺就了坚实的发展之路。(贡秋曲措 周婷婷 平措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