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指导,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创新战略研究院)、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发布《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以2020—2023年数据为基础,对广州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和进展进行了全方位监测与评价,并将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产业创新、服务成果转化、服务创新生态作为4个一级评价指标。
广州科技创新如何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产业创新、服务成果转化、服务创新生态?发布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孙云杰研究员向记者详细解读《报告》亮点。

孙云杰
新增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大平台支持高质量发展态势初现
孙云杰介绍,在全球创新版图中,“广深港创新集群”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科技集群百强中连续四年排名第2位,广州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中全球排名升至第8位,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44%。这充分体现了广州具有建设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强市的强大实力,科技创新的“变量”正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量”。
目前,广州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矩阵正加速壮大。《报告》显示,在重大平台支持高质量发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研究型大学创新动能等方面有所突破。“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汇集27个高能级平台,7所“双一流”高校有力支撑创新体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广州大学认定为省级大学科技园,新增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大平台支持高质量发展态势初现。广州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正加快建设,冷泉生态系统、人类细胞谱系两大设施都已获批立项,启动建设。
孙云杰还具体介绍了服务国家战略中,广州在多个二级指标上取得的成绩。2023年广州市R&D经费支出达到1042.99亿元,同比增长5.53%,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3.44%,体现了广州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2023年广州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数量达到136个,2020~2023年年均增长16.1%,增幅明显,反映了广州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学科建设的显著成效,为国家战略提供了高水平的科研支撑。2023年广州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支出达到135.2亿元,2020~2023年,年均增长7.1%,表明广州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为国家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服务产业创新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翻倍
孙云杰介绍,广州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持续强化,《报告》显示,近年来,广州坚持科技强带动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之路前行。持续完善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出台“高企26条”,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增至1.3万家和2.1万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5家,实现翻倍增长,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22家、增量全国城市第一。开展“一区一机构”支撑服务工作,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首次突破5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量居全国第一,全市科技企业建成2家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4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广州还前瞻布局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夯实新型储能、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先导产业基础,获批建设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国家纳米制造产业创新中心等一批产业创新平台。为提升产业竞争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广州新增5G基站1.52万座,总数达9.17万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8%。
服务成果转化 发明专利授权量大增超3成
孙云杰介绍,报告显示,近年来广州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持续提升。广州市充分发挥科研院校集中、人才资源丰沛、技术创新体系完备的优势,持续健全高效、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支持各类科技成果实现转化落地,持续涌现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模式,高质量科技成果持续产出转化。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500亿元,位列全国第四。在穗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金额占大湾区9市总额三分之二。
广州还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出台《广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推动创新投入转化为高质量创新产出。开展“走进大院大所”“龙头企业—创新平台”线下对接活动,促成30多家企业技术需求与20多家平台的180余项成果精准对接。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产学研合同金额超1.3亿元;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自主研制全球速率最高的6G太赫兹通信原型系统,孵化估值过亿的芯片企业。
此外,广州在多个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探索实现新进展,聚焦战略前沿与基础研究领域、前沿技术与重点产业领域,围绕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重大装备等“卡脖子”环节,布局新一代通信与网络、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科学与技术、健康医疗、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经济等9大专项。坚持“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机制,有的放矢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水平科技供给不断增多。2023年广州市获省级科学技术奖141项,占全省的65%,获得科技合作奖、青年科技奖和科技成果推广奖数量分别占全省的66.7%、75%、44.4%,全年专利授权11.807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6339万件,同比增长31.6%。

服务创新生态 全市已拥有65名两院院士
孙云杰介绍,近年来,广州创新创业治理体系和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增8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总数占全省六成。广州 “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体系加速构建,推动设立1500亿产投母基金和500亿创投母基金,创投母基金已出资设立3只子基金。广州科创母基金已落地29只子基金,子基金实际规模215亿元,累计投资广州项目达130个,4家获投企业成功上市。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引导银行累计为超1.18万家科技企业放款突破1000亿元。
此外, 广州还实施“广聚英才”人才工程,扎实推进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汇聚1.57万海外人才在穗发展,同比增长19.37%,新发放人才绿卡1738张,累计发放人才绿卡超1.4万张,外籍人才引力指数位居全国前三。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武威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武威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