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市公司2024年度报告陆续披露,作为“百业之母”的银行业,其业绩表现自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3月26日晚间,渤海银行发布了2024年度业绩公告。从经营角度来看,“稳中向好”无疑是渤海银行带给市场的初印象。
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渤海银行资产总额攀升至18438.4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41%;营业收入录得254.82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1.94%;净利润为52.56亿元,增长幅度达3.44%,达成了营收与净利的“双增长”佳绩。
在业绩稳健增长的同时,自2024年起,渤海银行将金融“五篇大文章”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发力方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力度布局“新质生产力”,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深刻内涵,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贡献了金融力量。
正如《道德经》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金融如水,唯有居于低处、不与实体经济争利,方能润泽万千产业。
守稳图强
变天破局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优秀的银行能够稳健穿越长周期。
稻盛和夫曾以竹子的成长比喻企业发展。他指出,企业在面临经济压力时,通过克服逆境形成的每一个“节”,不仅能为成长提供支撑,更能使组织结构愈发坚韧。这一理念对当前银行业发展具有深刻启示。
2024年,在存贷利率下调与“报行合一”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银行业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分化时期。在此背景下,银行能否锻造穿越经济周期的能力,培育出更多成长“节”,成为检验其经营韧性的关键标尺。
作为国有金融机构,渤海银行始终秉持长期主义理念,扎实推进“九大银行”转型战略。该行聚焦“产品、客户、渠道”三大维度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在实现业务突破的同时,更为自身发展锻造出坚实的“节”。
最新披露的2024年业绩报告显示,渤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54.82亿元,同比增长1.94%;净利润达52.56亿元,同比增长3.44%,展现出稳健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渤海银行的资产规模也在稳步扩大。截至报告期末,渤海银行资产总额18438.42亿元,同比增长6.41%,负债总额17337.17亿元,同比增长7.13%。
深入分析,渤海银行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难能可贵的业绩正增长,主要得益于其在对公、零售以及金融市场这三大基本业务板块的均衡发展。
在对公业务上,渤海银行以数字化转型重塑对公服务生态。通过“渤银e链”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此外,该行创新打造的“渤银司库”智能财资管理系统与“渤银关税通”跨境结算方案,配合“渤银E商通”等场景化产品矩阵。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渤海银行全年实现供应链金融产品投放2571.91亿元,同比增长36.69%,精准灌溉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交易银行业务表现尤为亮眼,非息收入达17.41亿元,同比提升17.86%,表内外业务累计投放规模突破9300.53亿元,同比激增66.41%。
在零售转型上,依托“渤银E付”“渤银E财”等数字化产品,该行深度嵌入消费场景生态,零售存款余额稳步攀升至2122.75亿元,年度新增客户49.01万户。
此外,该行的代发业务异军突起,全年新增16.37万代发个人客户,通过薪酬管理、福利发放等场景实现公私业务深度协同,客户价值链条得到有效延伸。截至2024年末,渤海银行个人财富管理规模突破3800亿元,年度增量同比增幅达103.49%,创历史新高。
在金融市场业务方面,渤海银行以“债券银行、资管银行、代客银行”发展定位为指引,加强债券业务模式和产品创新,致力于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债券交易量突破5.34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5.86%,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在承销业务领域,国债承销规模达861.3亿元,政策性金融债承销1,125.4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6.24%和32.35%,承销能力稳居同业前列。
总体而言,2024年渤海银行于风雨中砥砺前行,依靠对公、零售和金融市场业务的均衡发展,稳健成长。
深耕末梢
夯实普惠金融基本盘
遍布人体的神经末梢,敏锐地感知着身体各个角落的细微变化,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与平衡。
与之类似,中小微企业广泛分布于经济的各个领域,深入到社会的每一处毛细血管之中,是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重要支撑。
虽然如此重要,但在传统金融体系中,金融界长期遵从华尔街的“二八定律”,即服务金字塔头部20%的客户就可获得80%的收益,而大批成长中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获得的金融资源相对较少。
为破解这一难题,渤海银行秉持“做小、做精、做真”的战略定位,以“数字、平台、场景、生态”为发展理念,探索建立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将普惠金融服务嵌入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各类场景,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
具体来看,渤海银行主动出击,积极对接小微企业主体,在提升重点领域服务精准度方面下足功夫。该行聚焦“两区两链一生态”业务领域,围绕核心企业供应链、科创企业、平台类、“住房抵”等重点客群,精心建立场景项目联席会议机制。
在产品创新方面,渤海银行不断推陈出新。迭代升级拳头产品“渤银房闪贷”,使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为小微企业主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融资渠道。
针对不同行业小微企业的特点,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金融服务及定制化营销方案,服务范围广泛覆盖旅游、医药、餐饮、物流、三农等多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真正做到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
此外,渤海银行还持续深耕涉农普惠领域,先后上线了“渤粮贷”“渤牛贷”等一系列普惠涉农创新产品,精准对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多样化金融需求,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金融“活水”,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总体来看,截至报告期末,全行普惠贷款余额达到552.7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8亿元;普惠贷款户数约为12.95户,比上年末增加1.38万户。此外,涉农贷款余额为457.4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9.66亿元,同比增长27.9%。
这一组组数据,直观地展现了渤海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发展普惠金融道路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也见证了其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小微企业成长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与坚定决心。
破局立新
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生态
在当下,我国正稳步踏入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驱动力,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新历史阶段。
经过多年的蓬勃发展,我国科技型企业的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极为显著的提升。不过,在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领域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众多阻碍因素,致使资金难以高效、顺畅地注入这一关键领域。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见证者、同行者,渤海银行认真贯彻“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要求,持续推进科技金融业务布局,加强科技金融渠道生态建设和产品体系建设。
具体而言,渤海银行围绕行业研究、区域布局、渠道搭建、产品创新、数字赋能等多个维度系统发力。充分发挥“渤银科创”综合服务体系的强大效能,以成功落地“渤银科速贷”服务为先锋举措,积极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各类科技型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全力助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截至2024年末,该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高达458.78亿元,相较于上年末增加了37.92亿元,增长率达9.01%。专精特新企业、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贷款余额在同比数据上均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除了在科技金融领域深耕细作,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绿色金融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因此,如何有效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流向环保项目以及可再生能源领域,已然成为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全新课题。
在此背景下,渤海银行坚定不移地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发展路径,努力擦亮自身的绿色金融“新名片”。
2024年,渤海银行大力支持绿色低碳转型,重点聚焦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的金融需求,充分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创造了多个“第一”与“首发”成果。
具体来看,在创新碳金融产品方面,渤海银行成功推出行内首个碳排放权质押融资产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更高效地利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同时,该行成功落地天津市首批化工行业转型金融贷款,助力渤化集团顺利实现绿色转型发展,为化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达到485.30亿元,相较于上年末增加了172.70亿元,增长率高达55.25%。
凭借在绿色金融工作中取得的卓越成效,渤海银行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绿色银行评价中,首次在定量类、定性类指标上双双斩获满分,在全国21家主要银行中脱颖而出,荣登榜首,荣获“绿色银行评价先进单位”的殊荣。
风劲帆满海天阔,奋楫潮头再启航。2024年的渤海银行,在普惠金融的毛细血管中注入温度,在科技与绿色的浪潮中勇立潮头。
展望未来,渤海银行将继续秉持“金融向实”的初心,以数字化为翼、以责任为锚,在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小微实体、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