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日丨平坝:污水治理提质效 乡村生态展新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6 19:55:00    

近年来,安顺市平坝区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突破口,科学建设施、专业强运维,让昔日污水横流的乡村重现“水清、岸净、景美”,农村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

8月14日,走进平坝区羊昌乡穿石村环宇厂路口,一座无动力污水处理站悄然运行,与周边绿植相映成趣。处理后的清水缓缓流入湿地,不见污水痕迹。

“以前还没建污水处理池时,外面的污水四处流淌,又脏又乱,蚊虫也多。我家就在路边,那味道实在受不了。”羊昌乡穿石村村民杨启秀感慨道,“现在污水池修好了,环境好多了。池上种着花花草草,污水不见了,垃圾也没了,蚊虫都少了不少。”

这样的改变,得益于穿石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落地。该项目因地制宜,结合村寨地形地貌和住宅分布特点,采用泵站纳管与截流集中治理模式,为全村206户1030人建成19套污水处理系统,配套4120米接户管网、206座污水收集池及81座检查井,实现了生活污水的全流程规范处理。

设施建好是基础,长效运维方为关键。平坝区统筹生态补偿等资金,以购买服务形式引进第三方专业团队,负责设施的维护管理。目前,两家专业团队负责全区农村污水设施运维,良性竞争促管理提升。

在羊昌乡大陈寨干田坝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30立方米的MBR一体化设备稳定运行。运维人员陆绍聪正严格按照规程进行例行巡检。

“作为运维单位,我们每次巡检污水站时,都会从每家每户的收集池开始检查:查看管网及各条主管网是否堵塞,井盖有无破损。进入污水站后,还要检查水质、风机机油量、产水泵、提升泵等设备,确保所有设施正常运行。”贵州清源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员陆绍聪介绍,“我们每周会巡检两次左右,到站点进行设备维护,同时抽检水质,必须达到二级及以上水质,才能排入人工湿地进行自然沉淀。”

穿石村环宇厂路口的无动力站和大陈寨干田坝的MBR站,正是平坝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生动缩影。从一个个村寨的蝶变到全区生态的跃升,平坝区已构建起农村污水治理的“全链条”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难题,我们下大力气整合各类资金渠道,包括政府融资及生态环保专项资金等,目的就是保障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让设备效益最大化。”安顺市生态环境局平坝分局副局长王图介绍道。

目前,平坝区已建成投运的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达90多座。自2020年起,该区便探索引入专业第三方公司,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其负责设施的日常专业化运维管理。

王图表示,这种模式效果显著,运维公司常态化开展设备巡检,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时刻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同时,定期按要求进行出水水质监测,保障处理后的水质稳定达标。这一举措不仅大幅提升了全区生活污水治理率,更实实在在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让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如今,平坝区农村生活污水日处理规模达5355吨,采用MBR、厌氧 人工湿地等多种工艺,行政村污水治理管控率达86.42%。国、省控断面及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连续多年100%,农村黑臭水体全面消除。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新画卷,正在平坝大地徐徐铺展。

通讯员 张辉 王丹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沈长志

编辑 龙海若

二审 范力

三审 聂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