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布局天使投资生态圈 如何打通“金融—研发—科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9:05:00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 北京报道

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政策导向下,各地正竞速布局天使投资生态圈。在由上海科创金融研究院和上海天使会联合主办的“2025天使投资大会”上,上海国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国华指出,未来将与上海天使会共同打造产业生态的创新之和,畅通资本科技产业人才的桥梁,构建覆盖资金支持、技术孵化、市场验证、政策借鉴的全链条的早期生态服务体系。

上海经邑产业数智研究院副院长沈佳庆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天使投资是科技创新的“最先一公里”,尤其在“硬科技”领域(如人工智能、新材料等),直接推动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天使投资往往超越财务回报,关注项目是否创造社会价值,例如提升人类福祉或解决重大科技难题等。

国资重构早期投资逻辑

天使投资是创业公司的“第一桶金”。在科技创新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政府基金和私募机构越来越关注天使投资。

当前,国资积极出手天使投资。上海国投孚腾资本总经理费飞介绍,上海国投孚腾资本依托国资背景,紧密对接国家和上海市的战略需求,通过母基金与直投结合的方式,重点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前沿赛道。孚腾资本作为发起股东,与上海天使会合作共建了早期科创孵化生态,共同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有效循环和深度融合。

此前,北京推出“颠覆性技术培育基金”配套科学家创业绿色通道,深圳设立全国首个天使投资劣后风险补偿机制。

上海天使会发起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廖理指出,从国际上来看,天使投资的发展存在俱乐部化、线上平台化和数据驱动三大趋势。上海天使会经过一年的探索,以“领投—跟投”为核心业务,围绕天使投资人、科技创业者和青年科学家已初步搭建了早期投资服务生态。

市场如何看待天使投资?东方富海创始合伙人陈玮表示,天使投资需兼具“资金”与“情怀”双翼,具备长期耐心、容错情怀和风险承担意识。天使投资是科技创新的“第一枪”,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包容,以“相信未来”的信念助力中国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中美创新竞合中的弯道超车。

兰台律师事务所指出,跟VC、PE相比,天使投资应该是在企业最早发展阶段就开始介入进来的。很多时候,在公司的产品和业务还没有成形的时候,天使投资人就已经把资金投入进来,所以说天使投资人看重目标企业,不如说天使投资人更看重创业团队以及创业团队的产品。创始人在个人魅力加持的情况下,如个人气场、清晰的表达、抓人眼球的工作经历、名校背景等,另外一个重要考量就是创始人对行业的理解:首先是对行业需求的理解:行业痛点有哪些?产品怎么定位?产品的差异化在哪里?创始人及团队能不能快速做出达到甚至超出用户预期的产品,决定着创业的成与败。其次创始人对行业的理解表现为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理解,如果行业很好,创始人也非常优秀,但是如果需要非常长的投资周期才能实现收益,投资人会犹豫甚至放弃。

形成“创、投、贷、融”生态圈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到,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关键枢纽作用,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丰富支持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金融政策和工具,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发展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壮大耐心资本,支持培育发展科技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沈佳庆指出,天使投资天然具有高风险属性,需要通过制度设计平衡“政策鼓励”与“风险防控”的关系。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政策导向下,需要通过多层次制度设计,结合激励措施与风险分散机制共同形成科学的投资机制。根据投资组合理论,只有通过足够多的独立风险事件,才能实现风险的有效对冲。因此形成允许失败但拒绝草率的导向,是容错机制的核心所在。

“一方面,在投资时,针对技术转化可行性、市场空间等指标严格筛选项目,并通过分阶段注资等方式,将可能的失败纳入可控范围,不至于引发系统性问题。另一方面,从政策层面为风险案例的价值转化提供制度保障。如要求对风险事件进行技术路径、团队能力和市场环境的复盘,建立复盘委员会并将结论纳入区域产业规划参考等。通过这一方式,将风险转化为宝贵的实操经验,成为区域创新生态的公共资产。”沈佳庆说。

在打造天使投资生态圈方面,沈佳庆建议,应构建“天使投资+科技信贷+融资担保+孵化培育”的融通格局,为初创企业提供接力式金融服务,覆盖从种子期到资本市场的全链条需求。可以考虑搭建天使投资专业化服务平台,提供项目筛选、技术评估、投后管理等各类服务。另外推动科技金融联盟建设,促进金融机构、科技中介等跨领域合作,形成“创、投、贷、融”一体化生态,建立“领投—跟投”机制,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提升生态圈凝聚力。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