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厂新生⑤丨81岁化工“老兵”再创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00:20:00    

川观新闻记者 刘川 王培哲 宜宾观察 罗顺

4月14日,在宜宾三江新区天原锂电新材有限公司生产基地,200多米长的车间里,全自动生产线全速运转,每年有数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从这里下线运往锂电池生产基地。

一路之隔的车间里,新一代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正在测试,装有此种正极材料的电池,在相同体积情况下,能驱动新能源汽车跑得更远。

这条2023年4月投产的生产线,让企业在去年成为国内某龙头动力电池企业新增的唯一一家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供应商。

生产线虽然很新,但天原锂电背后的母公司——宜宾天原集团,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创办于1944年的宜宾天原,是中国最早的氯碱化工企业之一。历经80余年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化工企业500强之一,在保持既有产业市场优势的同时,还在新赛道上一路进击,以“创业者”姿态,不断焕发新机。

演化新产品:

PVC材料做出了新花样

“这可不是把传统PVC管道换个颜色那么简单。”站在一排排堆起的蓝色管道前,宜宾天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亿新材料)生产管理科科长周自强告诉记者,与普通白色PVC管道不同,这种“改良版本”的管道材质更轻,安装时无需重型机械参与,非常适合在地形复杂的区域安装使用。

PVC是氯碱化工的主要产品之一。工艺改进,主要来自市场的倒逼。

天亿新材料分工会主席杨再琳回忆,2014年前后,国内管材行业竞争激烈。当时市场上PVC水管寿命普遍较短,特别是坚硬的材质使其在崎岖地形的布设难度很大。有客户抱怨:价格虽然便宜了,却并不好用。

宜宾天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PVC-O管材。 罗顺 摄

一句无意间的抱怨,却唤出天原集团的追问:有没有可能生产一种新材料,弥补PVC管道的不足。此时,一种国外的成熟技术进入集团研发人员的视野,它通过让管材中的长链分子规整排列,实现高强度、高韧性、抗疲劳,这种改进后的管材被叫做PVC-O管。

当时,这种生产线只有国外才有,引进一条年产3万吨的PVC—O管生产线,需要16亿元。面对天价费用,天原决定:自力更生!

改进后的新产品,生产过程要用到上百种高分子材料,如何配比只能反复尝试。反复失败、调整、改进,经过两年多的试验,最终取得成功。

天原电化厂建厂初期繁忙的工作场景。 受访者供图

这样的“演进”还在持续。

眼下,天亿新材料即将量产直径为1000毫米的PVC-O管,是初代产品直径的近10倍,有着更强的材料拉伸能力,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样的改进,能够让偏远地区使用综合成本降低近三成。

把PVC材料做出新花样,仍在进行。在天亿新材料展厅,记者看到喷涂花纹、模仿木纹,甚至搭配电热丝的pvc地板,目前,这些产品已经出口到十余个国家。

天原电化厂建厂初期繁忙的工作场景。 受访者供图

切入新赛道:

智改数转赋能,循环经济降本增效

走进锂电新材生产车间,偌大的厂房内很难见到工人的身影。年产10万吨锂电材料的生产线上,只有几十名员工。

看不见的地方,生产数据正在中枢控制系统里“奔跑”。在工厂中枢控制室内,6名员工监控着大屏幕上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配方通过系统自动下发。“接下来,我们还将借助人工智能,实现生产流程的全自动调节。”天原锂电新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涛说。

位于宜宾三江新区的天原锂电新材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罗顺 摄

锂电新材是天原集团在锂电行业的新布局。2023年,“新兵”刚上阵,就遇到锂电市场价格波动这场“硬仗”。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天原选择智改数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改良生产工艺,改变过去对精制原料的依赖,让机器设备既能吃“精粮”,也能吃“粗粮”。“二者之间近30%的价差,这在锂电材料波动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重要。”刘涛说。

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带来明显的价格和品质优势,让锂电新材的产品得到越来越多认可,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一流动力电池企业的供应商。

位于宜宾三江新区的天原锂电新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罗顺 摄

【记者手记】

创新者永远年轻

老厂新生,各有各的老法,各有各的新处。

比如这篇稿件的主角,一家创业81年的企业,其实从未“老去”。不管是“老本行”——氯碱化工领域的深耕,还是新赛道上的不断尝试,其实都与主业密切相关。

天原的打法,是坚守主业但不固守传统。10多年前开始向新能源和新材料两大领域挺进,经过多方验证企业谨慎选择钛白粉、PVC材料和锂电材料三大类产品……更可贵的是,如今多条赛道间正在互相助力,一条降本增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逐渐清晰。

选准赛道,天原往“旧瓶”里装入新酒: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向更高的化工高峰攀登,进而打破国外垄断,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创新者永远年轻,81岁的天原也是如此。

位于宜宾市江安县的海丰和泰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基地。 罗顺 摄

位于宜宾市江安县的海丰和泰氯化法钛白粉智慧化储存仓库。 罗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