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不仅是儿童择期手术就诊高峰期,更成为提升儿童急救意识的黄金窗口。7月11日下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越秀院区手术候诊区上演特别一幕:电视屏幕循环播放着1分钟意外伤害处理科普视频,而等候手术的孩子们则围在“安妮模特”教具旁,在护士指导下稚嫩而专注地练习心肺复苏按压。

活动现场
“01、02、03……”随着稚气的呼喊声,一双双小手在模型上奋力按压。一名即将手术的小男孩完成操作后奔向妈妈:“妈妈你看,我也会救人啦!”另一位家长李女士感叹:“孩子自称是‘急救小英雄’了!这是关键时刻真能救命的知识!”
争分夺秒的生命课堂
本次“健康小卫士”公益课堂由急诊科王晓琴护士长策划,吴婵凤、江健威、赵媛全程指导。医院巧妙将手术宣教与急救培训结合——小儿外科门诊李慈梅老师耐心讲解包皮手术注意事项,比如包皮环套扎术后需服用止痛药、穿宽松裤子,切勿自行动结扎线,饮食忌辛辣等。术后出现红肿痛属正常现象,次日起需进行消毒浸泡等术后护理要点后,急救培训随即无缝衔接。
护士们依据《AHA心肺复苏指南》,利用专业模型向孩子们演示胸外按压节奏、AED除颤操作与急救电话拨打要点。家长们则通过模拟演练掌握了海姆立克急救法。

孩子们认真学习急救技能
政策落地生根处
该活动精准契合《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提升儿童健康素养”的要求,并创造性落实《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预防为主”方针。在综合办张君亦主任统筹及小儿泌尿外科劳伟华、小儿内科彭淑梅两位主任支持下,活动将“被动候诊时间”转化为“主动学习时刻”。
现场调查显示,100%家长认同普通人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的必要性,凸显公众对急救普及的迫切期待。急诊科王晓琴护士长承诺将延续这一模式:“我们将持续推进此类培训,让急救技能真正走入更多家庭。”
当手术刀尚未落下,生命的守护技能已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利用碎片时间建立了传递生命温度的启蒙课堂。孩子们按压模型时专注的眼神,家长演练急救手法时紧张的神情,映射出全民急救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
文| 记者 张华 通讯员 吴婵凤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