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八一宣言》发表和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9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这一科学论断是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贡献的高度评价和深刻总结。回望那段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奇迹般地将当时四分五裂、一盘散沙、任人宰割的暗弱中国,凝聚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血肉长城,彻底扭转了正义与邪恶的力量对比,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基本保证。

图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同国民党代表谈判的周恩来结束谈判回到延安时,受到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欢迎(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抗日战争的烽火,既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凤凰涅槃的浴血考验,也是检验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历史担当与政治智慧的试金石。在危急存亡关头,谁能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提出并践行正确路线,谁就是民族的脊梁,就能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深刻洞察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率先提出并积极推动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铁蹄所至,沃野化为焦土,城市变为废墟,同胞沦为奴隶,中华民族陷入了近代以来最深重的危机。然而,国民党政府屈辱退让,坐视大片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以致民族尊严扫地,非但未能消弭外患,反而助长日本侵略者鲸吞中国的狂妄野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抗日意愿,率先提出收复失地、抗日救国的正确主张,发出武装抗日的号召,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这是那个至暗时刻最早、最坚决的抗争。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不久公开发表。宣言明确主张停止内战,提出“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共同抗日的坚强决心。同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根据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后中国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为陷入深重危机的中华民族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以国家利益为重、民族大义为先,凭借巨大的政治勇气、智慧、定力,全力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了残酷屠杀。然而,为了四万万五千万同胞免遭亡国奴的悲惨命运,为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薪火永存世上,中国共产党人不计前嫌,经历了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的政策调整,最终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共再次合作。这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正如后来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过去如果没有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和陕甘宁边区真心实意地出来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那就无人发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人领导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那就无从实行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让亿万中国人民看清楚了谁才是中华民族最忠诚、最坚定的捍卫者。民族大义所指,天下民心所向,中国共产党众望所归。
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是当之无愧团结抗战的坚强核心。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公然抛出“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接连制造流血摩擦事件,先后掀起三次反共高潮。尤其令人发指的是,1941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皖南事变这一“千古奇冤”,致使新四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皖南大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临破裂。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抗战大局为重,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政治口号,确立“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牢牢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这种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高度结合的统战工作艺术,不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更守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抗战胜利的命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昭示我们,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没有抗战的胜利。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中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
(策划:盛玮 审核: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