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校
我的摩托车情结始于20岁出头的青葱岁月。彼时我在城市南三环的建筑工地上班,而家住在城市的北端,每天早上需要蹬自行车一小时通勤,途中还有一个漫长的上坡,自行车轮盘齿轮已经磨秃挂不住链条,骑起来打滑。我太需要一辆新的通勤车。
于是想给自己实现“摩托化”。
下班的路上有一家钱江摩托车专卖店,我经常在回家途中停在店门口,隔着橱窗玻璃眼巴巴看着展厅里的摩托车。也进店询过价,替自己选了两款,一款钱江90的踏板,一款钱江100的仿赛,没考虑什么性能、质量和维修保养,只盯着两点,一是便宜,二是好看。踏板潇洒随意,仿赛造型酷炫,但机器是二冲程的,我搞不清二冲程和四冲程有啥区别,一直在二者之间游移不定。
几乎就真的买了。阻碍我“摩托化”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学不会挡车的油离配合,起步就熄火;二是资金优先用于生活其他方面,对于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需要添置的装备实在太多,我用尽一个月工资,又借了800块钱买了一部摩托罗拉E328的二手手机,手机别在腰间带来强烈自豪感,脸比腿先享受了;三是当我存够了钱,工地也建成了,通勤需求锐减。这笔经费最后用在购置电脑上,依然实现了风驰电掣的梦想,只是从公路换到了互联网。
后来,一个亲戚的旧摩托车托我放在修理店里维修,修好之后我就先试驾了一下,那是一辆白色的125踏板摩托车,俗称大白鲨,骑起来很轻松流畅。我去夜骑,大概是担心累着发动机,我骑了一段距离后下车推行,忽然身后警灯闪烁,一辆警车截停我,车上下来一群治安联防,警察查验了我的身份证,扣车放人。第二天亲戚去派出所领回了摩托车,嘱咐我考个驾照,然后将车交给我使用。
我和这辆车的缘分大约持续了一年时间,翻山越岭,钻街串巷。随着工作的变动,就再没接触过摩托车,连考的E类驾照也脱审作废了。
再和摩托车邂逅,已经是20年后了,全社会汽车普及,摩托车从通勤工具变成了大玩具。老夫聊发少年狂,总想起那个在橱窗前踌躇的青年,如今财力允许,何不慷慨款待当年的自己?于是去考了个D类驾照,刚拿到驾照就租了一辆CM300练了两天,考虑购置新车。无奈“乱花渐欲迷人眼”,摩托车市场不再是当年嘉陵、钱江、春兰虎豹的天下,更多国产车层出不穷,排量一个比一个大,设计一个赛一个新颖,进口大贸哈雷、印第安、杜卡迪也从画册走入凡间。但牌照比车还贵,沪A黄牌五十几万元,蓝牌也要十几万元,于是橱窗前的青年变成了手机屏幕前的中年,依然买不起舍不得。
后来回徐州,租了摩托车和初中同学组队“少年游”。动了念头想买一辆放在老家,选择困难症又犯了,纠结是买两轮还是三轮,同学劝我说,试驾过后才能做正确的决定。在某APP上找了一圈,发现全国只有济南才有大型的边三轮。春暖花开时,我来到济南,顺利租到了边三轮,长江700,军绿色,带倒挡,俗称挎斗。
初上手生疏,但很快进入状态。下午单独骑车去见朋友,我一个新手,没人带路,在陌生的城市开着陌生的摩托车,真有点忐忑。戴上头盔,开启高德导航,骑了一个钟头见到了朋友,又骑了一个钟头回来。在济南经十路的滚滚车流中手忙脚乱地升挡降挡,同时接受着路人的“注目礼”,感觉只有一个,这玩意拉风归拉风,绝对不适合城市通勤,明天赶紧还了去。
第二天还是与济南的朋友们去了南部山区,本以为山路难行,实际上空山幽谷,放马撒欢,行驶在林间公路,恍然变成了威风的摩托兵。行至山巅,蓦然回首,颇有种“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的豪迈感。
回来之后,想骑摩托车的心思更加强烈,鉴于上海摩托车牌照的价格和一年之中适合骑行的天气,以及日益完善的摩托车租赁行业,遂决定采取以租代购方式,每当回徐州时长租一辆。我选择的国产钱江闪300巡航车型,轻便灵活,容易操控,还省却了保养维护的麻烦。
骑着摩托飞驰在南三环,我仿佛看到年轻的自己正骑着单车并驾齐驱。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1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