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蒙各界抗日救国会旧址纪念馆:暗夜星火 永恒记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3 08:22:00    

绥蒙各界抗日救国会旧址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坐落于玉泉区玉泉二巷1号,占地0.24公顷。历经岁月沉淀,这座古建筑被赋予厚重红色意义——2006年获评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成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0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迹名录,成为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的重要载体。

回溯历史,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同年10月10日,日军沿平绥路进攻绥远省,在凉城遭遇守军阻击。激战4个昼夜后,因敌强我弱,守军为保护归绥古城与群众安全退守包头,10月14日归绥沦陷。此后,日军推行“奴化教育”,强制民众学日语、更改学校名称,还建立“厚和日本陆军特务机关”,勾结宪兵队、伪警察队编织特务网,镇压反抗、欺压百姓,归绥沦为法西斯统治下的“人间地狱”。

正是在这样的白色恐怖中,1939年初,共产党员刘洪雄、郝登鸿、宁德清秘密组织地下抗日工作,成立绥蒙各界抗日救国会。为配合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救国会成员在归绥多地建立联络点:梁山街巴盟师范学校(今梁山街小学原址)是学生会员活动主阵地;三官庙街九号“新兴永”杂货铺由救国会筹款开设,供领导人开会议事;南柴火市街口焙子铺掩护魏铭等领导人活动;大召东仓郭久成戒烟所,因道士郭久成同情抗日,成为重要据点;南柴火市小学教师梁福润与妻子贾雪卿的家,是秘密印刷所,翻印文件、刻印宣传品;刘洪雄姐夫辛宽的家,是领导人接头点;大学毕业生魏达贤的新华毛织厂及住所,捐资支援救亡;刘洪雄弟弟刘璧的家,承担与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联络;旗下营车站北巧垛铺村老乡家,备马供彭光华等同志进山……这些隐藏在街巷村落的联络点,如暗夜星火,在敌人眼皮底下传递情报、筹集物资、购置军火、输送进步青年赴延安,为革命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如今走进纪念馆,“抗日救亡全面抗战”“坚持抗日地下斗争”“铮铮铁骨碧血丹心”“正义审判告慰英烈”4个单元,系统还原了这段抗战史。馆内综合运用雕塑、场景复原、液晶电视、触摸一体机、投影、幻影成像等展陈手段,让历史场景直观呈现。二楼的大型沙盘上,“绥蒙各界抗日救国会联络图”清晰可见,红色五角星与标序红点标记着当年的联络点,无声诉说着斗争的艰巨与智慧。

据纪念馆讲解员谢盼盼介绍,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始终发挥红色教育功能。2025年1至5月,纪念馆已接待游客35342人次,其中未成年人9176人次;同期举办教育活动76场次,累计参与1807人次,未成年人372人次。越来越多参观者走进这里,在实物、影像与讲解中回望峥嵘岁月,感悟伟大抗战精神,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持续传承。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马妍

丨编辑:于惠敏

丨校读:张英

丨审核:韩舒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