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全国第41个教师节,有意思的是,上海有一名警察,也收到了学生们的祝福信息——姜经纬,浦东公安分局梅园新村派出所的副所长,也是孩子们口中那个总能带来安全感的“姜校长”。作为辖区25所中小学的法制副校长,他的身影早已深深融入校园的日常。
“法制副校长不是挂名头衔,而是要真真切切为校园解决难题。”这是姜经纬常挂在嘴边的话。接手25所学校法制副校长工作之初,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笔记本走遍每所校园,从教室走廊到食堂操场,从保安室到心理咨询室,逐一记录师生们反映的安全隐患与法治需求,短短一个月就整理出“校园周边交通拥堵”“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家校沟通存在盲区”等问题,形成专属的“校园法治服务清单”。

针对校园周边上下学时段交通混乱的问题,姜经纬因地制宜推出学校的交通疏导方案。此外,姜经纬还成为一名校园内的法治宣传者。“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法治知识的需求不一样,不能‘一锅煮’。”基于这样的思考,姜经纬将法治教育细分为“低年级行为规范课”“中年级安全防护课”“高年级法律常识课”,打造出一套精准化、个性化的校园法治教育体系——
在小学低年级课堂上,他化身“故事大王”,把《未成年人保护法》里的知识点,改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一次在梅园小学授课时,他发现有孩子模仿动画片里的“翻墙行为”,当即设计“安全小卫士闯关游戏”,设置“不爬窗台”“不玩尖锐物品”等关卡,让孩子在游戏中明白危险行为的危害。
针对初中生容易出现的“校园矛盾”“网络沉迷”等问题,姜经纬创新推出“情景化法治课堂”。他收集辖区内真实案例,改编成“反校园欺凌”情景剧。让学生分别扮演“欺凌者”“受害者”“旁观者”,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不同角色的心理变化。
对于高中生,姜经纬则聚焦“网络安全”“法治与责任”等主题,开设“模拟法庭”实践课。他选取涉及未成年人电信网络诈骗等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让学生分别“演绎”被害人、反诈劝阻员。“比起‘老师’,我更想做学生愿意倾诉的‘大朋友’。”姜经纬在每所学校都公开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某校一名七年级男生常欺负女生,姜经纬知道后,判定虽不构成欺凌但行为失范,便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引导其认识错误,男生最终道歉。他还将此事搬上课堂,让学生们明确行为规范和法律边界,该校也荣获“五星校园”称号。
而辖区一学校的学生小宇,因父亲长期在国外,与母亲相依。他沉迷游戏,半月内三次充值,一次大金额的为游戏充值终于引发母子争吵,为此小宇把自己锁进卧室拒绝沟通,还有厌学倾向。母亲急寻熟悉的姜校长。姜经纬赶来后,先安抚母亲,再隔门以游戏为切入点谈心,共情小宇对父亲的思念,劝说一小时。小宇终于开门,向母亲道歉。之后小宇按约定控制游戏时间,并在姜经纬的帮助下返校继续读书。

此外,姜经纬还通过社区少年服务队“联动课堂”,以线上直播、线下讲座的形式为家长授课,为家长讲解“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上网”“怎样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等话题。
在这个属于教育工作者的节日里,姜经纬依然忙碌着。他说:“只要能让孩子们在法治的阳光下健康成长,再辛苦也值得。”这份对校园法治教育的执着与热爱,正是他作为法制副校长最动人的“教师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