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博弈!这个城市,成为最大赢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07:38:00    

这几天,美国主导的关税闹剧,让全世界吃足了瓜。“世界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这句话的含金量,仍在上升。

本来,民众对一个国家的大政方针是有滤镜的,不说多么运筹帷幄吧,至少也应该是上边智囊团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结果,美国天天玩过家家,变脸比翻书还快。

所以,未来咱跟老美的关税无论加到多少,大家都不要觉得意外。跟一个正常人沟通,你可以斗智斗勇,但是跟一个疯子,你只能斗气。

所以,我们也就看到了,美国给咱们翻倍地施压,咱们也翻倍地反制。

观感上,已经脱离做生意的范畴了。

因为这场斗地主的实质,已经是全球新秩序的重构。

正如孙子在《孙子兵法》中所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中美这场博弈,关乎国家在全球经济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双方都不会轻易退缩。

但是,你要真说东西两个大国是要撕破脸吧?

好像也不是。

双方明面上针尖对麦芒,实际上又心照不宣地保留了缓冲带。

这个缓冲带,就是香港。

1

美国关税大棒刚刚挥起来的时候,很多经济体都是很愤怒的。比如说欧盟。

前有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公开羞辱,欧盟在这件事之前就已经憋着一大股窝囊气。关税抬升的消息刚出来,一个个跳出来把美国骂的狗血喷头,还说一定会以牙还牙。

结果呢,最新的消息,欧盟表示暂不对美国追加反制,至于后续会不会施行——

待定。

是欧盟没实力吗?

不是。虽然老贵族们威风不再,但稳住全球前五的地位还是手拿把掐的。

那是老美在欧盟的贸易伙伴中地位不重要吗?

很明显也不是。2024年,美国各大贸易伙伴中,中国排第一,欧盟排第二。

造成欧盟前倨而后恭的原因是,不是欧盟对美国还抱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

而是欧盟想渔翁得利。

老大老二打架,便宜了老三。所以,大家看到欧元年后一直在飙升,1个季度的时间已经兑老大美元、老二人民币分别升值了11%以上。

这剧本欧洲再熟悉不过了。

吃了两百年的亏,欧洲的大聪明们也想做一次受益人,所以,这一次它们主动退让,把舞台让给了中美。

“吃点亏就吃点亏吧,那钱就当是买瓜子了。”

其他的经济体,很多也是这么想的。

只不过,大家要注意了,他们聪明,中美就傻吗?

过去数十年,世界起起伏伏,香港在中西方贸易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大家都彼此心照不宣。美国当然也明白香港的重要性!

这几次美国口嗨到极致,也没有把香港和内地的标准统一。

再说,咱们国内,也依然支持香港独特的自由港地位,并没有要求香港对美国增加关税。

最后,香港的态度是什么呢?4月7日下午,香港宣布继续保持自由港地位,不加征美国关税。

按理说,香港现在对美国的整体出口货物占比,仅仅占了总货物的0.1%。完全舍弃掉,换个态度,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香港就是没做,也不见有舆论、自媒体说三道四。

这说明什么呢?

香港的贸易、外汇自由太重要了。

2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

这个时候,世界越乱,缓冲带的机会就越多,比如香港、欧洲、新加坡。

因为需求是没有消失的,全球最大的商品生产国和全球最大的商品消费国之间,是不可能完全老死不相往来的。

缓冲,就代表大门没有关死,就代表一大波新的增量机会。

这是,香港必须要抓住的红利,决不能掉队!不能把红利拱手让给欧洲、新加坡!

大国博弈,需要考虑事物的方方面面。

所以,香港完全可以有机会接住这波风险外溢的机会。

口罩放开之后,香港各行各业都迎来的不同程度的复苏。不过水平相当参差不齐:比如说金融行业,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内地利率水平长期走低的大趋势下,资金无论是从避险角度还是理财角度出发,都把香港视作了最佳蓄水池。

比如,2024年1-9月,香港新增保费总额达到了1700亿港币的水平,同比狂增了16%,并且势头没有丝毫减弱的趋势。

数据显示,宏利、保诚、汇丰等一众港险企业的业绩全线飘红。

不过,香港零售业却连汤都难喝上。2024年,香港全年零售总销货额比2018年巅峰期跌去了将近800亿。

香港的高成本使得香港的商品、服务价格始终较高。

而这次,假如美国铁了心,硬要搞出点大事情。那香港零售行业或许又能迎来一波新的机遇。毕竟照这个态势下去,美国货进内地的关税翻倍也是迟早的事。

那么,香港将再次迎来巨大的机会,成为中美贸易链接的巨大窗口,贸易将带动各行各业的经济全面开花!

一大波资金,将会再次涌入香港。

香港,也将会彻底按下新加坡,成为亚洲金融中心,成为全球财富的集聚地。

这一切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正如香港财长所言,“自由贸易是香港成功的命脉”。(米筐投资)

本文源自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