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青稞酒有机酿造古法工艺;溯源青藏高原数百年青稞酒文化;体验“轮子秋”、土族棒棒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4月9日至10日,奔流新闻健康品牌联盟成员企业代表一行人走进位于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天佑德青稞酒生产基地,实地参观体验、学习交流。随后又前往位于基地内的彩虹部落土族故园,体验互助土族文化的人文风情,感受青稞酒的文化历程和历史变迁。



探访天佑德青稞酒之源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健康联盟成员代表走进天佑德青稞酒安定厂区与老厂区,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青稞酒文化之旅。步入厂区,浓郁的青稞酒曲香扑面而来。企业代表们依次参观了高达7.4万吨容量的粮仓群(目前全球最大的青稞存储基地)、全自动化灌装生产线和传统酿造车间,完整见证了从青稞原料到成品的蜕变历程。令人惊叹的是,尽管拥有现代化生产设备,企业仍严格遵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蒸清烧四次清”传统工艺。同时了解到了青稞的种类和互助土族人民如何不断改进酿酒工艺,历经岁月沉淀,逐步形成实力雄厚的天佑德、永庆和、世义德等老字号酿酒作坊。

“春酿”柔顺协调,“夏酿”醇厚馥郁,“秋酿”净爽淡雅,“冬酿”绵甜怡畅。年份原酒储藏库的不锈钢罐、陶坛罐和酒海陈藏区构成了天佑德青稞酒独特的原酒储存体系。在老酒历史博物馆内,展示了具有马家窑文化、边家岭文化和半山文化的陶制酒器及所获奖项等历史展示品,让大家惊叹于天佑德青稞酒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
酿造车间是天佑德青稞酒生产的核心,分为窖池、晾楂、润料、蒸馏与接酒五大区域。车间内设有11座酿造设施,拥有4274个窖池,规模宏大。天佑德独特的发酵容器,采用花岗岩筑窖、松木板为底,并运用无缝拼接技术,这种设计不仅尊重传统,更展现了技术的创新,在行业中独一无二。 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酿造技艺”的天佑德青稞酒,使用的是“清蒸清烧四次清”的青海青稞酒传统酿酒工艺,尽管随着现代酿酒技术的发展,有了更多新的技术和设备,但遵循古法工艺,坚持自然发酵、天人合一的酿酒哲学,是天佑德青稞酒一直秉持的信念。


一年365天,这里不间断地酿酒,覆盖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24个节气,一年一个周期,4次投料,16次馏酒,实现天、时、人、酒合而为一,不同季节的酒也呈现不同的口感。来到生产工艺流程馆,左手边向下俯瞰,工人们正在操作忙碌着,右手边有两排展示台可以进行原酒品鉴。前来参观的人们早已按捺不住对酒香的渴望,纷纷拿起小杯,根据自己的喜好开始品尝起头茬酒、二茬酒、三茬酒以及四茬酒的区别。“初入口微涩,但回甘明显”“原浆就是和我们买的成品酒不一样”……大家一边品尝,一边说着自己的感受。
随着一杯杯美酒入口,大家的味蕾也同样感受到了青藏高原的别样“味道”。“一片净土、一粒好粮、一方好水,最终酿就一坛好酒。”大家对原生态酿造的天佑德青稞酒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青稞酒香里的土族风情
“欢迎您到纳顿来哟,这里的风情美如画……”4月10日上午,健康联盟成员来到了位于天佑德青稞酒生产基地内的土族故园核心景点之一的彩虹部落,一群身着土族民族服饰的阿姑,唱着《迎宾曲》,捧着哈达载歌载舞欢迎游客“回家”。
在彩虹部落土族园,嘉宾们不仅了解到土族先辈从辽东辗转迁徙到青藏高原的历史过程,看到土族人民早期的生产生活用品,土司府邸里正在举行的土族婚礼,更是让大家感受了当地独特的民族文化。而观赏“轮子秋”、土族棒棒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更让联盟成员企业代表沉浸式体验到了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今天在彩虹部落,我观赏了土司衙门审案、土司为公主比武选婿招亲、土族棒棒舞等非遗表演,被土族浓郁的民俗文化所震撼所吸引。”健康联盟品牌企业代表张佳琦表示,之前只在新闻或电视上了解过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这一次,自己的双脚踩在了这片神圣的土地上,非常兴奋,希望更多人可以来到青海,感受互助的美景美食,还有青稞美酒。

互助土族故土园由彩虹部落土族园、纳顿庄园、小庄、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天佑德中国青稞酒之源5大核心组成,园区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是以青砖青瓦、生土土坯、砖雕木刻等形式建造的大型土族民俗文化古建筑群。
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品尝美酒佳肴,还能参与热闹的“安昭舞”篝火晚会,欣赏色彩绚丽的土族盘绣,甚至体验惊险刺激的“轮子秋”。若恰逢农历六月的“纳顿节”,更能感受到青稞酒香与欢歌笑语的完美交融,真正领略土族文化的魅力。
互助,不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场关于美酒、美食与人文的醉美邂逅。
文|奔流新闻记者 张艾萍
图|奔流新闻记者 赵鑫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