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桑飞月

江南之所以成为江南,乃因为水。由河溪湖池等构成的繁密水网及水中的菱荷鱼虾,一起织就了形态上的江南。同时,江南也是很多人心目中一个具有古典味道的梦,梦里有小桥、流水、人家……
在杭定居后,我经常四处游走,感受当地生活。渐渐地,我喜欢上了一个村子,原因即是,它拥有很多我梦中的江南味道。这个地方,叫安溪,是个古镇。

桑飞月 摄
大溪边的村落,人们喜欢给它取名叫安溪,溪水安流之意。安溪古镇也是如此,它坐落在东苕溪岸边。苕溪名虽为溪,然实际上它却是杭嘉湖平原上的一个重要水系。
苕溪的一些溪段,水深道宽,能行大船。在以前,它是江南水路的一部分。安溪古镇所在处,曾是一个渡口,有渡口的地方经常会有经济贸易往来。故而北宋时,它就成了著名的钱塘四镇之一。安溪古镇的繁华,一直持续到清末民初,后随日军侵华战争的爆发而衰落。
如今的安溪,是一个普通的溪边村落,秀丽,安静。我第一次来时,是壬寅年春分时节。当时,村中那片水域的周围正开着艳丽的海棠花。我被吸引着前去欣赏时,发现水边有人在摸螺蛳,“清明螺,赛肥鹅”,江南的味道一下子上来了。
沿着水上步道走到村街附近,才知横卧在村前的这一大片水域叫连池。据说它原是建造苕溪广济大桥时开挖的临时通水河道。大桥建成后,该河道就失去了通流功能,遂变成了一个个池塘,用来养鱼、种荷。近年,为了美化村庄,当地人将这些池塘贯通,形成一个大池,当地人叫它连池,或莲池,又或廉池。
第二次来,是甲辰年初秋。走过东山禅寺,走上为纪念广济大桥而建的石前桥时,我顿时被桥两边的连池之景所迷住。桥东是接天莲叶,虽是初秋,但其间仍有红花点缀。一条蚱蜢舟在荷叶夹道的水路上穿行,舟上有两人,一人摇船,一人采荷,不知是否要做荷叶美食?桥西的水面上,则铺满了菱,有人穿着皮裤站在水里摘菱角。采荷人划过来,与采菱人打着招呼……美丽而自然的场景,令人沉醉。

桑飞月 摄
从此,我就常来这里,走走,看看。
村中有条街,叫蚕茧老街。据说这里以前是一个店铺林立的热闹老街,现在虽说没那么热闹了,但还有早市。
每条清晨,当地村民都会来这里买卖当地的菜蔬,莲蓬、莲藕、溪鱼、螺狮、茭白、茨菇、菱角、雪里蕻、烘青豆等。
老街周边有一些小吃摊,小餐馆。有次我来得早,看见一位大姐在摆摊卖晨点,貌似油墩,便想买两个来垫肚子。走过去一问,竟是江南曾经著名的糕点海棠糕。
老街附近有家卖甜酒酿的百年老店,名叫功芳仁。甜酒酿作为江南地区的传统小吃,在很多书籍及影视剧中都有印记。以乌镇为背景的电视剧《似水年华》中,那个活泼的水乡姑娘默默每天早晨都会吃些甜酒酿再去上学。安溪古镇上的甜酒酿,也一样好吃。我和先生每次来这里,都会各自吃上一碗。
酒酿坊的隔壁,是玲珑书店。店里不但可以看书,还可以喝到具有当地风味的烘豆茶。
今年的清明小长假里,我和先生又来到了这个相对安静的小镇。照例,我们在功仁坊各吃了一碗甜酒酿,吃罢抹抹嘴,溜达着去蚕茧老街赶早市。途中看到一位大叔在做米糕,便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见我们如此好奇,他便指着刚放好的米花炉说:“要不要来摇一摇?”我立刻会意,上前去“帮忙”爆米花。后来,我们亲手给自己做了一盘酥脆香甜的米糕。

桑飞月 摄
老街上,有人在卖新茶、春笋、螺蛳、河蚌、蔬菜苗,以及当地人自己做的青团等。转了一圈,我和先生的手上都提满了东西,将其放到车上,然后去连池散步休闲。
连池岸边新发的青草倒映在池中,将池水染成了青碧色,宛如一块大翡翠,衬托得翡翠上的鹅分外得白。藕荷区的枯荷还没有清,黑色的荷秆在水面上弯折成各种符号,白鹅带着鸭群穿梭其间,像在那里教它们几何课。在靠近安溪阁的藕荷区,我看到一只陌生的水鸟,借用手机镜头拉近看,竟是一只黑水鸡,它游着游着,竟朝我的方向来了……

桑飞月 摄
安溪古镇呈现的是宁静、祥和、活态的江南生活,它原汁原味,没有太多现代商业的刻意渲染,令人喜欢。希望这样的村落越来越多,可以让人沉浸式地去做一天江南人、当地人,而不是仅仅是游客。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