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12时许,阳江市闸坡国家级中心渔港新高桩码头,一艘艘渔船整齐有序地停靠在泊位上。嘹亮的汽笛声响彻上空,开渔令正式下达,3400多艘渔船破浪出征,开启新一轮耕海牧渔征程。
随着为期3个半月的南海伏季休渔期结束,全省沿海各地的应休渔船犁开碧波,驶向深蓝。不久后,它们将满载大海的慷慨馈赠——活蹦乱跳的鱼虾、膏满肉肥的蟹贝,把鲜美的“海味”送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南海开渔,既是渔民的节日,承载着渔民丰收的期盼,也展现着我省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近年来,广东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面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培育海上风电、现代化海洋牧场、海工装备、滨海旅游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截至去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已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
当下,耕海牧渔、向海图强的海上新广东画卷正徐徐铺展。
翘首以盼,寄望鱼虾满舱
开渔当日,在闸坡国家级中心渔港新高桩码头,渔民刘先生正搬运着大包小包的补给上船。“手套、凉席、枕头、煲汤的食材……这些都是海上生活的必需品。”他兴奋地介绍即将要带上船的家当。
“希望可以抓多一点鱼虾,回来时鱼虾满舱。”谈及对开渔季的期待,刘先生的话道出了千千万万广东渔民的朴素心愿。
在国家一级渔港神泉渔港,571艘海洋捕捞渔船依次离开泊位,启航作业。
“今天碧空万里,风平浪静,大家心情非常好!”粤惠来渔43302渔船船长吴辉通说,出发前他已对渔船发动机全面检修,修补了渔网,出海前还要加冰、加水、加油,“开渔第一网计划到距离神泉港40至60海里的渔场捕捞,两三天后返航。希望所有渔船都顺风顺水!”
“盼了3个多月,终于开渔了!”中山横门渔民何思伟放开渔船牵引绳,驾驶着一艘两层的休闲观光渔船,驶向远处波光粼粼的大海,“鲈鱼、鲫鱼、龙利鱼……期待今天鱼虾大顺!”
何思伟的观光渔船上,不少游客戴着墨镜,兴致勃勃地掏出手机拍照打卡。他们乘坐这艘游船出海观光,观赏深中大桥,体验垂钓捕捞的乐趣,沉浸式体验渔家海上生活。“我们的渔船兼具捕鱼和出海观光功能,很受客人欢迎,已经预订到月底了!”何思伟笑着说。
“现在的网具和卫星都比以前更好了。”茂名电白博贺镇渔民黄维保随大部队第一批启航,“希望能满载而归。”与黄维保同行的,还有博贺渔港600余艘渔船。
雷州乌石渔港是国家级中心渔港,有着“最美日落观测点”的美誉,吸引了众多寻鲜旅客。上百艘渔船驶向深蓝,特色疍家歌舞增添了风情。来自湖南的游客李先生满心期待:“每年开渔节当天,我都会来这边等第一网。”
在湛江徐闻外罗渔港的交易码头,不少来自珠三角的老饕等候多时。一艘艘渔船如同流动的鲜货市场,还未靠岸,渔民已在船上处理渔获。岸上人头攒动,翘首以盼第一网渔获。
全民参与,畅享文旅盛宴
每年的开渔季,是全省各地展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激活海洋经济、守护渔民福祉、传承岭南文化的具体抓手,成为广东省引爆旅游热点、撬动关联消费和塑造文旅品牌的“顶流”。
美食与开渔季是天然的搭档。在闸坡国际海产交易中心,琳琅满目的海产展品让人目不暇接:鲜活的石斑鱼、海虾、青蟹等在水池中欢腾跳跃;风味马友鱼、淡晒金鲳鱼、风味黄花鱼、“一夜埕”等阳江特色海产美食摆满货架,酱油、蚝油、虾酱等调味品一应俱全。游客们穿梭在展位之间,不时停下脚步,品尝着闸坡鱼蛋等当地特色美食。
在湛江遂溪江洪渔港,近千艘渔船奔向大海。开渔期间,遂溪以渔为媒,举办为期一周的文旅活动,包含“江八鲜”产业展、美食街、音乐会等丰富内容,力促渔业生产、加工、销售、文旅、消费全链条贯通。
沿着中山横门渔港岸边,琳琅满目的美食海味市集更是热闹,不少本地村民拿出了自家的特色鱼干和农副产品出售,地道海鲜与特色小吃香气四溢。
“明记海味店”的档口十分吸睛——马友鱼、鲳鱼、海鲈鱼……一排排鱼干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光泽。“本来这边还挂了很多海鳗,但是现在看不到了,都卖光啦!”档主关海苑笑着说,“一个上午,我们已经卖出了2000多元的海货,生意很好!”
在博贺开渔节特色展销区,人潮将本土水产企业摊位围得水泄不通。“一车的鱼罐头,基本都被抢光了。”广东鹰金钱海宝食品有限公司行政主管谢晓丽说,新品鱼罐头试吃屡获好评。
依托滨海旅游发展带规划,嘉年华串联浪漫海岸、西葛驿站、西葛夜市等滨海节点,推出沙滩体验、海鲜市集等业态,让游客尽享开渔之趣。
据初步统计,开渔节期间,博贺镇民宿入住率超九成,西葛沙滩“海鲜夜市”日均接待游客约有1万人次。开渔嘉年华推动当地“渔业+文旅”融合发展,直接带动渔货销售、餐饮住宿等消费增长。
尊古法古礼举办的祭海活动,通过古老而庄严的仪式传递渔民对海洋的敬畏与感恩;“渔家婚嫁活动”通过鲜艳服饰、特色礼仪和喜庆氛围,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疍家人的生活气息与文化根脉,实现非遗活态展示;沙滩音乐会、世界模特大赛、大角湾烟花秀、夜光风筝嘉年华、西海岸滨海摄影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配套活动热闹吸睛……在阳江,各种各样的活动精彩纷呈,为开渔季活动注入了时尚活力,让开渔季成为全民参与的文旅盛宴。
耕海牧渔,夯实粤海粮仓
开渔季是展示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而媒体则是不少群众了解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窗口。
笔者从南海(阳江)开渔季活动组委会了解到,在为期3天的时间里,开渔季活动吸引了39家媒体单位共170名媒体记者的关注,他们用笔触和镜头,充分展示广东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文旅深度融合、岭南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效。
开渔节当日上午,茂名博贺渔港经济区多个项目集中签约动工。作为茂名博贺渔港经济区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东港兴远洋冷链项目当天签约落地。珠海市东港兴远洋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启图介绍,该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将建设万吨级冷库等现代化冷链设施,同时还将为游艇、船舶检测检验、海洋装备维护保养提供保障服务。
向海图强,再造“海上新广东”。依托丰厚的资源禀赋,广东人民耕海牧渔的手段和方式持续迭代升级,一个个现代化海洋牧场“拔海而起”,不断夯实粤海粮仓。
2023年以来,全省新建成1544个重力式深水网箱、12个桁架类网箱。目前,已累计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6371个,居全国第一;桁架类网箱15个、居全国第三;代表渔业新质生产力的深水网箱养殖产量、工厂化养殖产量实现3年翻一番。
随着开渔的汽笛声逐渐飘远,潮州饶平的海面上,近海传统木质渔排的斑驳背影正被中远海新型环保塑胶渔排的崭新轮廓取代。这背后是饶平对“疏近用远、生态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饶平于2023年底率先启动传统木质网箱“木改塑”行动,坚持近浅海做“减量”,中远海做“增量”,创新实施国资平台建造、养殖企业(户)自行建造、改造优化提升3种“木改塑”类型,全力推进“木改塑”工作实现“从近到远、从少到多”等新变化。同时,积极引导金融保险机构推出海洋牧场领域信贷产品和保险产品,有效破解“养鱼人缺资金”难题。
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不仅重塑了渔业生产方式,更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科技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南方日报记者 黄进 黄韬炜 曾良科 苏芷妍 邹祥亮 周梦雅 陈思亮 林捷勇 黄品 见习记者 王悦阳
通讯员 巫雅柠 统筹:彭琳 杨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