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创作岂能危害交通安全(民生观)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08:24:00    

吕 莉

短视频创作应以遵守法规、安全为前提,有关部门和平台要担负起相应责任

近日,北京交警查处了一起摩托车飙车案。为拍摄炫酷照片博流量,数人驾驶摩托车在隧道内反复穿行,做出“翘头”、双手离把等危险动作。这些人互不相识,因网络发布的“追焦”帖而聚集。涉案驾驶人和发帖摄影师均被查处。

危险驾驶害人害己。“追焦”过程中,骑手下车找摄影师索要照片、添加联系方式,在禁停隧道内造成车辆违法滞留、人员大规模聚集。涉案摩托车大都存在非法改装,驾驶员往往有严重超速行为。这种飙车炫技博流量的危险驾驶图片、视频在网上不少见,还有汽车蛇形竞速、智能驾驶时司机闭眼睡觉等,都给道路交通带来安全隐患。

博流量、求打赏,背后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在一些社交平台、直播间,人们为了追求刺激和点击率,刻意拍摄飙车视频并故意夸大视觉效果,吸引年轻人观看并模仿。“追焦”摄影师将照片或视频发布到特定APP上,骑手喜欢的话也会付费下载。一些以改装为噱头招揽顾客的销售门店,甚至将这类视频当成“广告”拍摄。

短视频创作应以遵守法规、安全为前提,有关部门和平台要担负起相应责任,纠治流量至上的畸形价值观。

加强宣传教育,在事故多发路段开展巡查管控,与“车行”交朋友、加强法律告知……实际上,各地对飙车问题已开展治理行动。然而,治理仍面临一些难点,比如,有的门店擅自提供不符合法规的车辆改装服务,给源头治理增加了难度。再比如,“飙车族”大都在凌晨组织飙车,且经常变换地点,给查处带来困难。下一步,应对改装车进行源头追溯,及时通报市场监管、交通等部门,联合突击检查,并锁定影响力大、活动频繁的飙车组织者、活跃者,提高打击的精度、力度。

平台须加大惩处力度,加强正向引导。4月15日起,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压实平台责任,从严处置处罚。对待以危害交通安全为代价的“玩命拍摄”,平台要采取措施屏蔽直播或及时下架视频,并对相关责任人的账号进行处罚,以杜绝不良导向。视频创作者提高法律意识,网友自觉抵制不法视频并用好举报机制,也有助于持续净化内容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