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春深处,珠江潮正涌。
4月30日上午,创建助力“百千万”——“文明乡风润南粤”系列活动(以下简称“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广州市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举行。舞台上,乡村歌手唱响“百千万”新气象,农民模特秀出岭南乡村非遗新活力;舞台外,非遗市集里的传统技艺与摄影展中的阡陌新貌交相辉映。
这场全民奔赴的文化盛宴,既是“百千万工程”实践成果的生动缩影,更勾勒出了南粤儿女同心筑梦的发展新篇。

回溯“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历程,2022年12月,广东锚定推动全省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更好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目标,部署实施这一重大战略,旨在拓展发展空间、畅通经济循环,惠民富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2025年作为“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这场以精神文明建设赋能“百千万工程”的活动,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深意?我们不妨聚焦活动中的几个细节:
活动现场,浓厚的群众参与氛围成为最鲜明的底色。从文艺展演到非遗市集里的互动体验,普通群众走上舞台、成为主角,用最质朴的表达、最真挚的情感展现对家乡建设的热情与担当。群众参与绝非偶然,而是对“百千万工程”推进的生动诠释。

过去两年多,正是依靠群众的广泛参与,“百千万工程”取得积极成果——广东县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建成10个千亿元级、20个数百亿元级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带;镇村发展焕发新活力,创建了一批特色精品村、美丽宜居村;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助力等。在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广东再次重磅推出系列活动,正是要持续激活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意识、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向群众发出“‘百千万’一起干”的强烈号召。

活动现场,非遗市集里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岭南处处是春天·‘百千万工程’主题摄影展”中乡村新貌的生动定格,也吸引着群众的目光。春光旖旎的粤东茶山、佛山高明苏村的“转运锦鲤文化街区”彩绘墙、广州增城的“智耕新农人”……从200余件摄影作品中,看到的是“百千万工程”过往两年多耕耘的累累硕果。
这些精神文明成果的背后是物质文明进步的深层映射,也揭示着精神文明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持续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这场系列活动的深远意义,更在于为冲刺“三年初见成效”目标赋能。活动现场发布了创、赛、演、选、展、游、传7个系列38项贯穿全年的活动,为精神文明建设赋能“百千万工程”提供了清晰的路径。
以“一年办一次、一次办一年”的长效机制,首批启动的38项特色活动将以星火燎原之势,带动全省百花齐放,打造永不落幕的“乡村文化盛荟”。随着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必将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百千万工程”的热情,凝聚起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文|记者 郭思琦 罗仕图|记者 梁喻
编辑:李各力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