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济南老地名|济阳“标杆镇”:黄河故道上的千年码头传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4 18:12: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史安琪 实习生 张伊然 整理

编者按:地名是城市的活态记忆,承载着一方水土的文明根脉。济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三千载建城史沉淀出厚重的地名文化遗产,街巷里弄间铭刻着泉城的历史年轮。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济南市民政局共同推出《口述济南老地名》系列报道,通过口述史这一鲜活形式,让老地名背后的乡愁记忆与城市发展形成对话。

“济阳紧邻黄河,城南的黄河水道在宋朝时称北清河,是重要的水运航道。济阳老城这个位置,当年叫标杆镇。”济阳地域历史文化研究促进会秘书长曹磊,常年深耕本地历史研究,对济阳的过往熟稔于心。他介绍,为方便来往船只的停靠,码头河道内要插很多竹竿标记深浅,故此得名标杆镇;也有一种说法是因为码头上当时商铺林立,有很多挂着店铺招牌的旗杆。

当时标竿镇盐运贸易非常发达,是整个齐州地区最繁华的港口之一,又加上其他原因,金天会七年(1129),割章丘、临邑两县各一部,在原标杆镇的基础上升级建立了济阳县,因其位于古济水之北,故名济阳。

济阳县的老县城从建成至今已经快900年的历史,虽然如今的老县城四周城墙和城门都已经不复存在,但是整个老城的布局依然保留着历史上的城建格局,直到上世纪90年代这里仍然是最繁华的所在。但是随着城市建设向西发展,昔日繁华的街道,如今变得宁静,老新华书店、老供销社等一大批80年代的老建筑还矗立在这里,承载着这座黄河岸边老城的记忆。

从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入海以来,济阳成为滨黄城市,黄河在这附近创造过40年间大决口10多次的记录,给这座城市带来无尽的伤痛,后来随着人民治黄的巨大成功,才有了沿黄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

“我个人其实不是土生土长的济阳人,来济阳工作也才10多年的时间,但是却深深地迷恋上了这里,喜欢收藏一切与这片土地有关的历史文献资料。”经过日积月累,他个人建起一座济水春秋地域历史文化博物馆,这里收藏有大量济阳本地杰出人物的著作古籍原版、官府文书、民间文书、古籍字画等珍贵地方文献,其中济阳黄河历史文献也是他的一大收藏专题,20多种清代济阳黄河文书执照、《历代黄河变迁图考》、清代治黄官员的来往书信等珍贵黄河文献记录了这座城市和黄河的点点滴滴。

如今的济阳是黄河下游为数不多的中心城区紧邻黄河的区县,也是黄河流经长度最长的区县。黄河安澜,省会“北起”,济阳开始进入伴黄河而兴的新时代。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