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也能织出来?走进位于滨州高新区的愉悦集团生命科技馆,一根白色管状织物颠覆了大家的认知。“这就是人造血管,是我们用微米级纱线编织的,直径在8到16毫米之间,主要用于置换人体主动脉。”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在位于滨州高新区的愉悦集团生命科技馆人造血管展区,一条直径在8毫米至16毫米的白色管子很是吸引人,标识卡上清晰注明:“二分支人造血管,适用于腹主动脉替换、修补或旁路手术”。

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用人造血管替换病变血管的手术已经非常成熟,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临床使用的人造血管全部依赖进口,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供货周期长,制约着我国医疗产业的发展。
“2015年前后,滨医附院一位心脏医学方面的专家找到愉悦,问愉悦能不能把人造血管造出来?就这件事,愉悦集团董事长刘曰兴和我交流了多次,希望愉悦能担负起这份责任。其实我很为难,因为我是做印染的,而人造血管对纺织和医学等学科技术要求非常高,所以一开始我就没接。”愉悦集团首席科学家、黄河三角洲纺织科技研究院院长房宽峻说。
2020年,房宽峻带领团队从零开始,攻关人造血管项目。从当初的推辞到后来的勇扛重担,房宽峻说主要是“实在架不住刘曰兴董事长连续的盛情邀请和愉悦一直以来的家国情怀。”

房宽峻表示,研制人造血管,最难的是编织和解决生物相容性难题。首先人造血管必须非常细密,要具有抗渗透性;同时要有弹性,以及伴随人体活动发生形变的顺应性;而为了避免人体排异反应,团队又寻找合适的生物涂层,让血液流经人造血管的时候,细胞组织能够攀附和生长,实现快速内皮化,让人造血管和人体血管融为一体。
找纺织材料就像大海捞针,每一种材料,房宽峻和团队都想拿来试试,再把它们排列组合,工作量特别大。织造更费周折,人工血管是立体编织的,但普通织机织出的布都是平面的,团队不断尝试改造织机,让它织成管状,织成螺旋,找到最适宜的弹性区间。织造难题攻克后,团队又研究涂层,要防渗漏,要防止短期内血栓的形成,要促进内皮细胞在血管壁上的形成。
“经过多年研发,目前人造血管各项技术指标经检测均不输于进口产品,已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愉悦集团旗下山东欣悦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付杰说,该产品已在130多例手术中完成实验,临床反馈良好,未来上市后的价格预计比进口产品降低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