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玉词》是宋代李清照创作的词集。由其故居前的漱玉泉而得名,漱玉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泉水清澈见底,泉水自池底涌出,溢出池外,跌落石上,水石相激,淙淙有声,犹如漱玉。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因此,小时候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她的诗词创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漱玉词》中记载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篇,比如《如梦令》、《 一剪梅》、《醉花阴》等,而最让我难忘的,却是这首《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这年的3月,李清照的夫婿赵明诚因母亲去世,到金陵奔丧。后来,李清照带着十五车书籍南下与丈夫会合。

公元1129年8月,李清照46岁,丈夫因病去世。由于金人的入侵,李清照安葬好丈夫后,只能跟随朝廷迁移流亡,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国破家亡,流离失所,这使得李清照愈加愁苦,为了排遣心中的忧愁苦闷,她写下了这首《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因国破家亡,心情不佳。她独自一人在房间里,透过窗子看到天空国一只大雁缓缓飞过。那只雁儿哀鸣不断,顿时使得作者联想到了自身。看着雁儿形单影只,作者觉得它定和自己一样,失了夫婿,没了家园,只能独自流浪单飞。此时,泪水默默沾满了她的脸庞。她泪眼迷离,想着以前和丈夫之间的往事,觉得这只雁儿更像是以前她和丈夫传递情书的那一只。于是,她不由得感慨万千,世事变迁,如今已经物是人非了。


而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和这首词有异曲同工之处。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想那双雁,天南地北,比翼双飞,寒来暑往,一生能有几回?然而,看到伴侣已死,朝朝暮暮,只剩自己孤零零的一个,没有伴侣,那又有什么意思?于是,便毅然决然地投地而死,殉情伴侣,不能同生,只求同死,生死相依,永不分离。

人们常用比目鱼和鸳鸯来比作成双成对,至死不渝,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中就有“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但实际上大雁才是爱情忠贞的表现,是真正的生死相随。

早年,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感情深厚。他们共同作诗吟词,整理书籍,品鉴金石。清朝才子纳兰容若有感于赵氏夫妇的伉俪情深,曾写下了“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千古名句。

如今,书籍金石还在,夫婿却已经故去,在乍暖还寒的这一时节,令人觉得分外孤独寒冷,本想喝点酒暖暖身子,却越喝越愁,看着窗外天空中飞过的大雁,又牵动了作者心中对过往的追忆。所幸,作者还可以寄情于诗词,将那满腹愁绪,都化作词作上,以寄相思。

黄花凋零,落得满地都是,谁还愿意去采摘欣赏呢?一个人独自坐在窗子旁,从早上一直到黑夜。黄昏,空中落下淅淅沥沥的小雨。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来了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