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出自《道德经》第二章
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前和后,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彼此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单一的执着其中的一面,都是不行的。
例如这前进中的车轮,到底哪里是前,哪里是后呢?
车轮的前进,是需要前后的作用力和摩擦力,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前进的,离开其中的一个,车轮都是无法前进的。

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出自《道德经》第五章
这个“中”,是“冲”的通假字。
话说得太满,太绝对,就太过了,等于是把自己的退路都给断了,那么还不如少思寡欲,清静无为。
人的欲望过多,就会离大道越来越远,因此才会说:“为道日损”,只有将个人的欲望减少,就会慢慢的发现道,接近道。
凡事能留有余地,不要穷尽,留有空间,才会有“冲”的这个作用,才会产生新的智慧,才能真正的长进。
3、上善若水
出自《道德经》第八章
《道德经》中说,这世间第一流的善就是像水一样,水的精神最接近于“道”,它的形态,性质,运动方式都如得道的高人一般,滋养了万物,却从来不居功自傲。
水永远流向低处,那么的平易近人,温和且坚韧,它虽然有摧毁万物的力量,却选择处于低处去利益滋养万物,为它们提供生命之源!

4、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出自《道德经》第十一章
所谓的“有”就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有状的事物,但这些有实有物的事物当中,却需要凭借它们中间的虚空这个“无”才能发挥它真正的用处。
例如一个杯子,对于我们来说,真正有用的地方是中间“无”的部分,因为这个虚空的空间,才能装水。
一个房子,真正能住人的,就是中间“无”的这个空间,有了这个空间,我们才能居住在里面。
所以,“有”能给人提供的便利,全靠“无”使它发挥作用。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出自《道德经》第十二章
五彩缤纷的色彩令我们眼花缭乱,嘈杂的声音也会让耳朵痛苦难熬,即便是好听的音乐,听得过多了,也会疲乏神伤。
各种美味丰盛的佳肴,吃得太多了也会让味觉迟钝,口味越来越重,口舌也会变得麻木。
而那些刺激,暴力,挑战的行为活动,会让人的内心发狂,精神变得疯狂和极端。
一味地追求感官的享受和刺激,反而会落入无止境的欲望漩涡之中,不能自拔!
